在泉州城南,聚宝街旁,富美古渡的流水依旧潺潺,市井街巷的烟火从未停歇。燕尾脊划出天空的轮廓,红砖古厝静守着岁月的美好。而在这片曾经万商云集的土地上,矗立着一座沉默的石构建筑——它不言语,却承载着整个时代的潮声。这里,就是我国现存最早、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海关遗址:泉州市舶司。
“苍官影里三洲路,涨海声中万国商?!北彼卧v二年(1087年),随着市舶司在刺桐港正式设立,泉州与世界的对话,从此开启了黄金时代。这座宋元时期“东方第一大港”的“古海关”,不仅是贸易往来的枢纽,更成为世界文明交汇的桥头堡——它查验商货、核发“公凭”,迎送远洋来客;也接待使节、安顿外商,让不同肤色的面孔在此交流交融。
如今漫步遗址,仅存的大殿、后殿与厢房石基,静静卧于时光深处。然而俯身细看,那些出土的碑刻、瓷片与钱币,仍在无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。遥想当年,这里货物堆积如山,人声不绝于耳——头戴幞头的中国官员、高鼻深目的波斯商人……语言交织,商贸繁荣,不同文化在此共生共荣。市舶司不仅见证了一座城的胸襟,更承载了一个面向海洋的时代梦想。
潮水虽退,古港未眠。千年之后,市舶司的故事并未终结。它以石基为纸,以记忆为墨,继续书写着“海丝”传奇的新篇。站在这里,耳畔回响的不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万国商船,更是一个民族面向大海、拥抱世界的永恒信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