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 我叫泉州台商投资区 这是我的名片 请多指教 如果你来泉州 一定记得看看这位11周岁的“后生家” TA身上自带特质 现代、活力、生态、创新 TA在泉州湾畔,等风也等你~ 年轻嘛 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过去五年 泉州台商投资区 秉着爱拼敢赢的精神 乘风破浪 一刻也不敢怠慢 我明白了一个理 只要足够努力 世界就会给你惊喜 奋斗的样子 真的很美 数字的背后 属于每一个新区人民 我坚信 只有脚踏实地 方能仰望星空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 打造 “两岸融合主阵地 泉州城市新中心” 建设环泉州湾城市门户 和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.......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@新区人 接下来的 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 未来五年 咱们这样创 —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,立足促进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,勇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,体现台商区的使命担当。 创新两岸互通新机制 ●专门设立台商台胞服务中心 ●建立涵盖台商台胞生活创业、就学就医、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惠台政策库,打造全国台胞台企第一数据港 ●推动“不见面、零跑腿”“一站式”掌上服务提质拓面,让台商台胞生活创业像在台湾本地一样方便快捷 拓宽两岸合作新领域 ●力争在引进台湾百大企业上实现零的突破 ●筹备常态化举办海峡两岸雕艺博览会 ●探索扩大职业资格互认范围,推出台胞参评台商区工匠、技术能手等更多含金量、含情量的特色对台合作品牌 搭建两岸交流新平台 ●常态化举办海峡两岸雕艺、医技、创新创业等活动赛事 ●建设一批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,扩大教育、卫生、科技等领域交往融合 探索两岸融合新元素 ●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台湾元素,打造台湾版的海岸景观线 ●规划建设台商时代广场、优才大厦、台湾人才公寓 ●以产业社区形式,引进一批台湾商业特色业态,打造特色街区,增加城市“台味” ——主动融入全市跨江发展战略,加快城市交通、城市能级、城市品位全面提升,推动我区从泉州城市副中心向城市新中心迈进。 高标准促进互联互通 ●加速推进“五纵五横”主要路网建设,确保2023年实现全部通车 ●重点对接金屿、百崎两座跨江通道建设 ●以高铁新泉州东站建设为契机,同步推进相关路网规划建设,打造泉州城市东部综合交通枢纽 高水平建设新城新区 海江片区规划图 ●加快12个片区控规报批工作 ●加速推动海江片区、湖东片区、蓝色经济培育区、高铁片区、科学城片区等五大城市片区滚动开发 ●在百崎湖周边规划建设泉州湾总部经济区,打造若干地标性的滨水总部建筑,形成与市行政中心隔江呼应的新总部经济中心 ●在洛阳江东侧争取布局建设一批市级重大公共配套项目,推动片区尽快成熟 高品位提升城市内涵 海丝生态公园 ●推进海丝中央公园建设,与海丝艺术公园、生态公园串联成线 ●推动白沙湾公园、滨海生态景观工程等一批生态项目建设,打造成领跑全省的公园城市典范 ●深入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,推进“1+N”总体规划设计(1即系统性的城区VI设计,让城市提升工作有一条主线,N是总体VI设计下的系列子项设计,确保各领域风格统一、设计美观) 10月15日开工的泉州台商投资区文旅场馆效果图 ●打造公共文旅场馆、海丝未来城等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 ●分步分段实施辖区主要道路景观提升、重点区域及楼宇的夜景亮化提升工程 ●加快智慧台商建设,逐步实现地下综合管廊、城市停车等五大智能化管理体系,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——突出实施“531”产业倍增培育工程,做大做强实体经济,打造符合台商区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 2019年4月10日,首列福建造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下线 实施“531”产业倍增培育工程 ●“5”:升级纺织鞋服、造纸和纸制品、工艺制品、石化后加工、机械装备五大传统产业 ●“3”:打造智能装备、新材料应用、数字包装三大主导产业 ●“1”:打造一批富有我区优势、亮点的特色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 ●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产业链升级行动。 ●科学编制全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。 ●以数字赋能推动纺织鞋服、造纸和纸制品、工艺制品、石化后加工、机械装备等五大传统产业转型提升,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。 推动主导产业向园区化、规模化发展 ●积极培育智能装备、新材料应用、数字包装三大主导产业,规划建设对应的三大标准化专业园区 ●力争到2025年智能装备产业园实现年产值500亿元以上,新材料应用产业园实现年产值400亿元以上,数字包装产业园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推动特色产业向现代化、高端化迈进 ●重点培育我区在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、打造城市新中心中紧缺且具备发展的特色产业 ●侧重布局总部经济、城市综合体、特色商圈、夜间经济街区等新型业态 ●加快进行工业设计、现代物流、电商贸易、信息化管理等相关2.5产业的前瞻性布局 ●加快配套一批高端餐饮住宿、休闲购物等项目,打造全域滨海旅游发展新格局 ——聚焦项目、创新、环境三大发展要素保障,做优存量,做大增量,拓展发展空间。 图片 强化项目支撑 ●抓紧谋划和推进一批支撑台商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、重大载体 ●常态化举办项目开竣工、插红旗、清障碍交净地等项目攻坚活动 强化创新驱动 ●培育壮大一批关联度高、主业突出、创新能力强的产业龙头企业 ●力争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小巨人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型企业突破200家 强化环境保障 ●持续创新“亲清家园”智慧监督服务平台 ●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事项,优化审批流程,让企业群众办事“不见面、不跑腿、不求人” ●持续构建区、镇、村三级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●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长效机制 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——以四个“强区”建设为抓手,致力为群众提供高品质的民生保障。 打造文化强区 ●以洛阳桥申遗为契机,培育古桥、古街、民宿等一批网红IP。打造闽南文化生态?;ぶ氐闱?/p> 打造教育强区 ●持续高位嫁接名校资源,力争引进上海交大、哈工大等一批名校合作办学 ●推动华光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●“十四五”期间新建学校36所,新增学位4.3万个 打造人才强区 ●实施人才港湾计划 ●探索在海外、台港澳、一线城市等地设立引才工作站 ●力争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0人以上,新引进100名以上台湾人才,设立5个省级以上院士专家工作站 打造健康强区 ●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,建立“紧密型医联体” ●推动区医院升格三乙 ●至2025年底医疗卫生资源指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,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达到6张,区域内就诊率达90%以上 青春正好 唯有全力以赴 |